中国114招生网讯
每年高考一结束,一些不法人员就开始蠢蠢欲动,以“包上大学”、“我有内部指标”、“特招生”等所谓的“特殊方法”,欺骗那些高考失利的考生和考生家长,从而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。为此,有关部门盘点了经常出现的一些高考诈骗手段,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,不要轻信各种“关系”和“能人”所谓能够将考生破格录用的说法,谨防上当受骗,一旦被骗,一定要及时报警。
案件:
高考一结束,一些不法人员开始蠢蠢欲动案件一:“帮”高考落榜生上大学,诈骗多人巨款用自己在县城重点中学开小卖部的“便利”条件,自称可以帮高考落榜生到高校上学,从中诈骗高考落榜生60多万元。近日,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浚县公安局刑事拘留。
今年5月,卢某报案称:其同学张某以能给自己的妹妹办到本科院校上学为名,诈骗卢某现金11万余元,同时被骗的还有多名学生家长。
浚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迅速抽调专人调查此事。经查,张某利用其在浚县重点中学开小卖部的招牌,自2009年以来,以介绍高考落榜生到高校上学的手段诈骗学生60多万元。
民警立即对张某实施抓捕。民警在张某郑州的租住地及南阳镇平县的老家进行蹲守,并于6月30日在镇平县将张某抓获。张某对系列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
案件二:“帮”大专生直接读研骗取钱财,属不当得利近日,襄城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审结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。路某某父女以帮他人上大学找门路为由,向李某索取现金7万元,法院判决路某某父女不当得利,依法返还李某现金7万元。
原告的儿子原本在湖北宜昌一所大专院校读书,2005年,被告路某某对原告称,其女儿可以让原告的儿子到武汉大学读书,并且可以直接读武汉大学的研究生,毕业后拿硕士学位。原告听信其言,找被告路某某之女路某联系,路某称先让原告的儿子在武汉大学的网络教育学校就读,然后慢慢过渡到武汉大学就读,到2009年直接让原告儿子读武汉大学的研究生。
2007年,原告的儿子转到路某说的网络教育学校就读。可是,当原告的儿子转到网络教育学校一年半多的时间,网络教育学校就停办了。路某让原告的儿子回家等一段时间,在此情况下,原告的儿子辍学。至此,原告反复要求被告退还其收取的7万元现金,可几年来,二被告躲躲藏藏,一直推诿拒不退还。无奈,李某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,根据往年发案规律,此时高考诈骗案件越来越多,行骗者花样也不断翻新。而面对“只需花钱就能挤过高考独木桥”的花言巧语,有些考生及家长信潜规则不信制度,致使高考诈骗难绝。
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钱某,谎称有渠道拿到北京众多名校本科特招生名额。根据学校、招收男女生差异,他开出的价码是:最低20万元,最高45万元。至案发时,他诈骗多名外地考生家长145万元,挥霍85万元,被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6个月。
利用高考进行诈骗,法院一般会认定为“诈骗罪”,量刑从5000元起刑,诈骗10万元到50万元的,判处3年至10年有期徒刑;诈骗50万元以上的,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然而,由于高考诈骗案件犯罪成本较低,被骗者往往不愿他人知道自己托关系的“不光彩”行为,即使被骗也不愿告发,极力掩盖事实,致使犯罪嫌疑人不易被查获,或查获时距案发时间较长,赃款已被挥霍。据了解,此类案件退赔率非常低,被骗者很难从经济上挽回损失。
现实:
信潜规则不信制度,致使高考诈骗难绝高招录取工作现在正在进行,很多家长和考生不熟悉招生的流程,很容易上当受骗。为此,有关部门盘点了经常出现的一些高考诈骗手段,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,不要轻信各种“关系”和“能人”所谓能够将考生破格录用的说法,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先熟悉下一些招生的流程,避免不法人员从中钻空子。
警方同时提醒,一旦发现上当受骗,考生和家长应注意收集银行汇款凭证、收条、承诺书、录音等证据,并及时报警。
骗局一: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。
目前,除普通高等教育外,还有成人高等教育、远程网络教育等。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,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。事实上,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。
骗局二:谎称有“内部指标”行骗。
骗子伪造文件、印章,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,假扮高校招生人员,和家长见面时,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,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“内部指标”,要家长先付一部分订金,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。
骗局三: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。
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,可以成为部队学员,欺骗考生家长,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,办假军校,从中牟利。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,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,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。
骗局四:声称“低分高录”。
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、亲戚,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,能让只有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,从考生家长手里骗取大量钱财。
骗局五:以“自主招生”为幌子行骗。
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,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,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。其实,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,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提前填报志愿,参加高考,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经各地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。
骗局六:凭借“定向招生”诈骗。
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,欺骗考生和家长,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,保证录取,公开叫价,收取所谓“定向费”。
骗局七:打着“补录”旗号行骗。
骗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、规定的弱点,打着补录旗号行骗。实际上,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,不再打电话,更不会派人找家长。
骗局八: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。
不法人员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,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,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,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:是由于他找了朋友,花钱疏通关系,考生才被录取的。
骗局九:利用网络诈骗。
不法人员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,进行网上招生录取,声称可以代办入学,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、文凭。
骗局十: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违规招生行骗。
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游离于各地招生体制之外,比如某些院校在当地根本没有招生计划或招生计划不多,骗子通过欺骗手段私下招生或超计划招生,没有通过招生办正规录取。
■编辑絮语信制度不信潜规则高考骗子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,可为何却能屡屡得逞?这与那些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之人的急迫和盲目分不开。一些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大学,不惜花重金,倾注大量财力物力,殊不知这样正中某些不法人员的下怀,诈骗轻易就实现了。所以,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相信制度,通过正规渠道让孩子上大学,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潜规则。
另外,也奉劝那些骗人者,千万不要财迷了心窍,铤而走险,作出有违道义和法律的事情。记住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这句老话,一旦报应来了,且不说会被法律严惩,光就在人前人后被人口诛笔伐,恐怕也不是舒心的事情。
推荐阅读: